聲音和音樂一樣,都是生命的外化,不同的聲音,反映著人不一樣的情感和情緒。每一個人,從嬰兒時期到年老直至死亡,各個階段的聲音都應該有各個階段的特質和顏色。
嬰兒的第一聲啼哭,應該是潔白的。毫無半點雜質的白,嘹亮、高亢,那是帶著對入世的喜悅和向往。
少年時的聲音,多半是色彩斑斕,赤橙黃綠青藍紫,而主色調應該是紅色或綠色。這些鮮艷的色彩匯集、糅合在一起,一直延續到青年時期,表達著一個個體生命對社會的逐漸認知和生命中的永不言敗。那些聲音,那些顏色,可以是希望,是渴盼,是激情,是忠誠,是向往,也可以是落寞,是沮喪,是跌宕起伏后的嘆息,是無助,是警醒。
中年時的聲音,漸漸的少了紅紅綠綠的顏色,多了灰、棕、咖啡的莊重和穩妥,多了命運的嗟嘆和此情相依的珍重,更多了應對物與人的淡定與從容。只是偶爾,聲音里還有永不放棄的一抹紅,那是對生命執著的向往,那是對生存的最好詮釋,人生縱然苦,可活著就比什么都好。
漸至老年,我們的聲音里多了一些黑色,色調優雅莊重,卻又出奇地單純,一如回到嬰孩一般時的白那樣單純。此時的黑,就如一幅水墨畫,猶如趙雪松的《秋江疊嶂》一樣,凈白如玉的澄心堂紙上用濃墨重重涂抹,黑卻輕而秀。
如果聲音可以有顏色,男人的聲音多半是鮮艷的紅,明快的黃,優雅的黑......女人的聲音,則應該是柔媚的粉,高雅的紫,鮮嫩的綠......有什么樣的生活態度,就可以有什么樣顏色的聲音。是輕快,是無所謂,是放縱,是墮落,是激情還是光芒四射,那全在人的一念之間。
一種聲音就是一種甚至是無數種顏色,無數種的色彩匯聚在一起,組成一個大調色盤,我們必須在這盤內不斷地調和,才會得到自己最想要的顏色。人生,就是這么一個不停的調和不斷屈服的過程。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