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樓師宇烈先生講禪,問及我等方外人物是否也可以修禪,老先生微微一笑說,“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禪的智慧無處不在,蕓蕓眾生日常生活萬事萬物都有禪理。再問從何處著手,老先生引用了三位著名禪師的三句話:“做本分事,持平常心,成自在人。”頓如醍醐灌頂,受用非凡。
1、做本分事
凈土宗和天臺宗,都有自己明確的修行方法,念佛啊靜坐啊什么的,禪宗雖名為“禪”,但恰恰是破除對“禪相”的執著,不拘泥于任何有形的具體的禪修方式。那么禪宗追求的修行方法又是什么呢?就是化有形為無形,把禪修的精神落實在生活中,在時時處處事事上保持禪心。這聽起來很難很玄,但落實起來也不是全無下手之處,一言以蔽之:做本分事。
這句話是唐代著名禪師趙州和尚的話,趙州和尚的道場在河北的柏林禪寺,我曾經去過兩次,氣象非常好,現在正大力推行“生活禪”。趙州和尚有個著名的公案:吃茶去!相傳每個到禪寺的人都來問禪師,如何修禪,每次趙州和尚都是一句話:吃茶去!根器很高的人當時就頓悟了。這是什么意思呢?茶是寺院里最最普通尋常的食品,而喝茶是寺院里邊最最平常最最本分的行為,趙州和尚用“吃茶去”來提醒人們要在本分的事情中去體會禪的道理,禪不離本分。最美妙的東西就是你身邊的事情,那些你現在就能做的,你自己能夠做的——小事情。
人生活在世上,禪在人心中,所以修禪絕對不能離開生活,人倫日用,吃飯穿衣,甚至拉屎撒尿,這些小事情其實都有修行內容在啊。“道在倫常日用中,百姓日用而不知。”
很多人胸懷大志,說我生下來就是要做大事情的,我要成為大人物,建立不世之功業。他們的口頭禪是我著眼于我的“遠大目標”。但是過于重視遠大的目標往往會忽視過程,而過程是由平常一件件的本分小事來組成的。有的時候不過分追求“有所得”,著眼于身邊本分事,著眼于過程,反倒最后能夠有所得。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