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過年,一回家身邊的人都在問你工作、薪水、有沒有男女朋友,造成很多年輕人很急躁,其實不急,我們還有時間。這里小編給大家?guī)淼氖悄氵€這么年輕,到底在“慌”什么?,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進來看看!
之前,知名畫家、詩人、作家蔣勛曾經(jīng)說到華人跟國外年輕人之間的差別,很大的一點在于安全感:
法國朋友說,他們13歲就開始跑遍整個歐洲,身上一毛錢都沒有,我忽然發(fā)現(xiàn)華人的安全感跟我認識的這些朋友的安全感距離那么大。
為什么在華人熱鬧的家族聚會、緊密的人際關系中,應酬、對話、寒暄、彼此夾菜、彼此噓寒問暖(都是這樣的)——
“薪水多少?”
“父母好嗎?”
“太太好嗎?”
“孩子好嗎?”
“工作累嗎?”
“何時結(jié)婚?”
從小到大,我們可能不斷重復著回答類似的“關心”。
其實,不止是國內(nèi)和國外年輕人之間的差別,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跟父母輩相比,安全感也下降了很多很多。
年輕人總是在不安、焦慮,但又似乎沒有解決辦法,就在這樣的不安中長大、成年,甚至衰老。
01
年輕人,在不安些什么
1.不安于未來的生活
如果說在我們父母那一輩,大家都過著一眼能夠望到頭的日子,生活慢,節(jié)奏慢,那么現(xiàn)在,不穩(wěn)定的生活中,年輕人都滿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感。
我們對未來有期待,又不知道該期待什么。想要爭取,又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可以。
我們享受著這個時代的便利,卻也擔心自己是不是哪天就會突然被生活拋棄。
今天看到新聞說,目前全國大多省份都已經(jīng)確定基本養(yǎng)老金的上調(diào)方案,2018年職工養(yǎng)老金比2017年上調(diào)5%左右。
于是很多人在抱怨,工資沒漲,養(yǎng)老金每年都漲,拿到手的工資都快不夠生活。
我跟朋友開玩笑說,至少等以后我們老了,每個月能多拿點錢。朋友翻個白眼:以后的事兒,誰知道呢。
是的,我們對未來所有的迷茫,都來自于一種不確定:自己明天究竟會在哪里,是否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2.不安于工作和金錢
前些日子,一則關于“95后平均7個月就離職”的調(diào)查報告引發(fā)熱議。數(shù)據(jù)調(diào)查顯示:
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過4年,80后是3年半,90后驟減到19個月,95后則是在職7個月就選擇了辭職。
90后甚至95后成為職場新生代后,一言不合就離職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我們想要更高的薪水,然后發(fā)現(xiàn)加班竟成了日常。
我們只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卻總是疲于應付各種煩人的關系。
有人選擇隱忍,或者在忍無可忍中逃離,但誰又知道下一份工作能安穩(wěn)多久?
如果說我們父母那一輩人,都爭著搶著一個所謂的穩(wěn)定鐵飯碗,那到了我們這一代,“穩(wěn)定”卻意味著停滯不前,升職加薪遙遙無期和養(yǎng)家糊口的重重壓力。
3.不安于婚姻和感情
之前民政部發(fā)文說,2017年依法辦理結(jié)婚登記1063.1萬對,比上年下降7.0%;依法辦理離婚手續(xù)的共有437.4萬對,比上年增長5.2%。
這就是當下的婚姻現(xiàn)狀,不想結(jié)婚,趕著離婚。這條新聞下面,一條被點贊上萬的評論說:
“年紀越大越不太想結(jié)婚了,最重要的是讓自己過得開心,過得自由一點。”
因為,一個人的生活是確定的,兩個人的婚姻,是不確定的,年輕人不想為了這份不確定而去冒險。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而現(xiàn)在,我看過的一個很精辟的說法是:
“兩個小時就可以到另一個城市,一頓酒局就可以帶走一個妹子;
三言兩語就能淪為知己,認識兩天就可以成為男女朋友;
辛辛苦苦維系的幾年感情,一件小事就可以崩塌。
這是一個花錢就能買到愛情,領一張證書就能結(jié)為夫妻,電話一刪便是永別的年代。”
02
能力配野心,就是你的安全感
當下對年輕人輸出的主流觀點是什么,是這些:
你要成為自己,不要勉強和委屈自己。
你要愛自己,要為自己花錢和投資。
你要跟隨自己的感受,不要為不值得的人浪費精力和感情。
但是,在做自己的過程中,很多人慢慢偏離了方向,變得過于驕縱、敏感和任性,這也使得年輕人很難真正尋求到內(nèi)心的安寧。
叫囂著要愛、要自由、要自己的年輕人,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吃不得苦,受不得委屈,這是年輕人的通病,只是現(xiàn)在的年輕人,似乎更嚴重了。之前我看到一個事業(yè)有成的企業(yè)家,在說近年來的招工感想時調(diào)侃:
“不要大聲呵斥年輕人,他們會辭職的。”
大多時候,人的不安全感往往是因為能力配不上野心。
能夠化解我們不安的,最有效的方式永遠是用事實說話,你的不可替代性,就是你安全感的底氣。
當你的實力到達了不可替代的階層,你可以用實力掙得自己想要的一切,不再在意別人的評價,不用活得小心翼翼,不安才會離你而去。
這個時代到處都在宣揚成功,越年輕的成功者越容易成為被吹捧的焦點,于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急不可耐,付出一分就想看到三分的結(jié)果。
但是,多的是在黑暗里獨行多年才見到光明的人,成功,從來都不會太容易。正如年輕人的字典里,從來就沒有容易二字。
雷·達里奧在《原則》一書里提到:
“大自然的一條根本定律是,要想進化,就要突破極限,承受痛苦,方能獲得成長,舉重也好,直面難題也好,都不外乎如此。
大自然賦予我們痛苦,其實是讓我們感受到離目標越來越近,或已在某方面超越了自己的極限。”
當你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時候,當你覺得自己什么都看不到的時候——
讀書以明志,運動以勵志;
學習以自我提升,看電影以增長見識;
多和益友溝通交流,多出去看看走走。
世界那么大,不要窩在自己的不安和煩惱里浪費時間。順風順水的時候就借勢發(fā)展,步入低谷的時候就整頓停歇。一切就會簡單很多。
所以,多給自己一些時間,你的不安全感,在未來,都會為你加冕。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