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電影巨星阿諾德.施瓦辛格于1947年7月30日出生在奧地利格拉茨的特爾村,父親是一位警長,更是施瓦辛格的人生導師。10歲生日那天,父親讓兒子說出自己的人生理想。小施瓦新政格面對生日蛋糕上的蠟燭許下了三個愿望:第一成為世間最強壯的人;第二成為成功的商人;第三成為出色的政治家。警長父親得知兒子的志向后,心里非常高興,介是,他并沒有像其他許多父親那樣把盡可能多的贊美之詞送給兒子,而是給兒子講了一個故事:
在美國費城的納爾遜學院門口豎立著兩尊雕塑:一只鷹和一匹馬。那只鷹,低垂腦袋,身形萎縮;那匹馬,雙目微睜,皮開肉綻。納爾遜學院為什么要豎立起這樣兩尊奇怪的雕塑呢?人們迷惑不解,于是有位學生去問納爾遜學院的院長。
院長先生指著那只鷹說:這只鷹在很小的時候,就向往著像其它的鷹一樣搏擊長空,翱翔四方。于是它開始練習飛翔的本領,經過刻苦地學習之后,它終于掌握了高超的飛翔技能。不久鷹迫不及待地展翅飛向蔚藍的天空。它飛呀飛,一會兒滑翔,一會兒俯沖,一會兒盤旋,展示著穩中有降種飛翔的技巧,它為自己的成功感到自豪、驕傲。終于,鷹飛累了,感到了饑餓,可是面對著地上奔跑的兔子和田鼠,它卻不知道該怎樣去捕獲它們,因為過去它除了學習飛翔之外根本就沒有學習過捕食的本領。傍晚,鷹飛得筋疲力盡,伏在一處山崖上無力動彈,最后被活活餓死。
那匹馬又是怎么回事呢?年輕的學子問道。院長先生繼續說:那是一匹自負的馬。本來這匹馬生活在一個磨坊主家,成天拉磨。馬覺得委屈,它想,我是一匹善于奔跑的馬怎么能成天拉磨呢?于是,馬跑到上帝那兒抱怨。結果上帝把馬安排到一個農夫家。農夫只是不時讓馬拉著車子運些糧食和雜物,馬覺得這日子不錯。但是沒過多久,馬又開始抱怨在農夫家里吃得太差,因為農夫總是拿干癟的枯草喂它。于是,上帝又給它換了一個能夠吃好喝好的人家——皮匠家。皮匠餐餐都拿香噴噴的豆渣給它吃,也不讓它干活,還每天給它刷皮毛。馬愜意極了。可是不久,皮匠把馬綁在木樁上,一刀結果了它的性命,剝下了它質地優良的皮。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