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男孩子出生在布拉格一個貧窮的猶太人家里。他的性格十分內向、懦弱,沒有一點男子氣概,非常敏感多愁,老是覺得周圍環(huán)境都在對他產(chǎn)生壓迫和威脅。防范和躲災的想法在他心中可以說是根深蒂固,不可救藥。
有一個男孩出生在一個貧窮的猶太人家里,他生性懦弱內向沒有一點男子氣概,而且非常的多愁善感。
于是,這個男孩的父親便竭力的想把他培養(yǎng)成一個標準的男子漢,希望他寧折不屈、剛毅勇敢。
但在自己父親嚴厲的培養(yǎng)下,他的性格不但沒有變得剛烈勇敢,反而更加懦弱自卑,并從根本上喪失了自信心,致使生活中每一個細節(jié)、每一件小事,對他來說都是一個不大不小的災難。他在困惑痛苦中長大,他整天都在察言觀色。常獨自躲在角落處悄悄咀嚼受到傷害的痛苦,小心翼翼地猜度著又會有什么樣的傷害落到他的身上。看到他的那個樣子,簡直就沒出息到了極點。
然而,令人們始料未及的是,這個男孩后來成了二十世紀上半葉世界上最偉大的文學家,他就是奧地利的卡夫卡。
卡夫卡為什么會成功呢?
因為他找到了合適自己做的事,他內向、懦弱、多愁善感的性格,正好適宜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在這個他為自己營造的藝術王國中,在這個精神家園里,他的懦弱、悲觀、消極等弱點,反倒使他對世界、生活、人生、命運有了更尖銳、敏感、深刻的認識。他以自己在生活中受到的壓抑、苦悶為題材,開創(chuàng)了一個文學史上全新的藝術流派—意識流。
19XX年,卡夫卡開始發(fā)表小說,早期的作品頗受表現(xiàn)主義的影響。19XX年的一個晚上,通宵寫出短篇《判決》,從此建立自己獨特的風格。生前共出版七本小說的單行本和集子,死后好友布勞德(max brod)違背他的遺言,替他整理遺稿,出版三部長篇小說,以及書信、日記,并替他立傳。
卡夫卡一生的作品并不多,但對后世文學的影響卻是極為深遠的。美國詩人奧登認為:“他與我們時代的關系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亞、歌德和他們時代的關系。”
是的,人的性格是與生俱來不可隨意硬性逆轉的,就像我們的雙腳,腳的大小是無法選擇的。
別再抱怨命運的不公了,即刻啟程去創(chuàng)造一番屬于自己的事業(yè)把!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