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除了心理上的失敗,實際上并不存在什么失敗,只要不是一敗涂地,你一定會取得成功的。以下是勵志人生小編分享的關于忘掉失敗走向成功的故事,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關于忘掉失敗走向成功的故事篇1:成功之前的失敗
1981年美國普利策藝術獎的評選委員會經過幾番討論,終于選出了最后的獲獎作品。其中約翰·肯尼迪·圖爾憑借其小說《傻子們的同盟》成為普利策小說獎的獲得者,可是他本人卻沒有親眼看到自己的作品獲獎,甚至在他臨死之際都不敢想像自己的作品能夠獲得如此大獎。
《傻子們的同盟》寫于1969年。之所以這部作品在1981年才拿到大獎并得到世人的矚目,是因為它是在1980年才得以出版的。在出版之前,這部作品曾經遭到過許多出版商的拒絕,始終無法出版。作為這部長篇小說的原創者,約翰·肯尼迪·圖爾因為忍受不了作品無法出版的失敗而最終飲彈自盡,他去世時年僅32歲,而且年紀輕輕的他在臨死之際竟然說出了這樣悲觀的話:“我不僅僅是對自己的作品不懷有任何希望,而且對這個社會也失望透頂。像我這樣的人,也許只有一條道路可以選擇,那就是盡快死去,以脫離這無情的現實。”
雖然約翰·肯尼迪·圖爾對這個世界失去了希望,對自己的作品也是失望至極,但是他年老力衰的母親卻沒有因為兒子的遭遇而放棄對生活的希望。79歲的老人懷著失去兒子的巨大悲傷叩開了一家又一家出版商的大門。老人同兒子一樣遭到了一家又一家出版商的拒絕,但是她始終相信兒子的作品是偉大的,她堅信兒子在寫作方面是一個天才。盡管他自己情愿以一個失敗者的姿態告別這個世界,告別她的母親,但是老人卻絲毫沒有放棄過出版《傻子們的同盟》的希望。
老人一直堅持不懈地與出版商聯系,并且用自己笨拙的語言一次又一次地試圖說服那些出版商們。她告訴那些出版商,這部作品如果不能得以出版,那不是她和兒子的損失,而是出版商的損失,這部作品總有一天會成為引起人們關注的偉大作品。結果,后來發生的事情被這位執著的母親言中了。在約翰·肯尼迪·圖爾去世的20xx年之后,在經歷了8家出版商的斷然拒絕之后,這部作品引起了當時的著名小說家沃西·珀西的注意。這位小說家將這部作品推薦到路易斯安娜出版社。路易斯安娜出版社的主編親自審閱了這部作品,他被小說滑稽的語言和獨特的構思所傾倒,當即決定出版該作。
1980年,《傻子們的同盟》終于得以出版,并很快就引起了讀者們的轟動,而且還于次年獲得了美國文學界的大獎普利策小說獎。而小說的創作者,約翰·肯尼迪·圖爾本人卻無法親自享受如此殊榮。
沒有人愿意面對失敗,可是所有的成功者在享受成功之前都要歷經無數次的失敗。
這不是上天故意捉弄人,而是因為,如果沒有經過失敗的考驗,人們就不會獲得實現成功所必須具備的智慧、勇氣還有經驗教訓。
關于忘掉失敗走向成功的故事篇2:最成功的失敗
失敗就是最寶貴的財富,只是沒有人在意而已。
李璞是中國人民大學的研究生,畢業后,她和其他同學一樣,很快就成為了求職大軍中的一員。
名校的背景、碩士的文憑,讓初出校門的李璞,對求職前景充滿了信心。不料,第一次應聘,李璞就遭遇了“滑鐵盧”。那時,她去應聘國內一家知名互聯網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職位。開始是筆試,她很順利地通過了。面試時,因為表現優秀,李璞也順利入圍??梢蛎~有限,那家公司最終錄用了另外一名比她更優秀的女孩。初戰失利,給了心高氣傲的李璞當頭一棒。
一個月后,李璞有意放低姿態,又去參加了某國際知名能源外資企業的應聘。當她小心翼翼地通過嚴格的面試,好不容易闖進復試時,沒想到,卻因為女性的身份,李璞再次被無情地刷了下來,那家公司最后只錄用了另外3名比她差得多的男生。面對性別歧視,她十分氣憤,但氣憤歸氣憤,工作還得繼續找。
此后,李璞又先后進行了20多次求職,雖說曾有8次入圍最終的面試,但每次仍是鎩羽而歸。不過,天生不服輸的她,依然屢敗屢戰。只是,在“戰斗”之余,李璞也開始尋求另一條求職新路。
一天,在經過路邊的一家書店時,李璞無意中看到該書店的櫥窗上,擺了很多諸如《求職成功學》之類的書籍,可唯獨沒有“求職失敗學”之類的讀物。這時,她突然靈光一閃,心想:自己求職失敗的經歷這么多,這其中的經驗,本身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如果把它們寫出來,編成一本書,給其他求職者一些啟發和幫助,應該會有廣闊的讀者市場。更重要的是,這樣一來,還能快速有效地宣傳自己,讓有緣的招聘主管看到并且被打動,從而順利找到工作,那不是一舉兩得嗎?
想到這里,李璞興奮極了。于是,從20xx年的4月27日起,她開始把自己求職失敗的慘痛經歷,在博客上進行連載,并起名為《“我為什么沒有拿到offer”的十個故事》。真實的故事、幽默的語言、實用的建議、深入的分析,結果,短短幾天時間,她博客的點擊率就突破了2萬。此后,看李璞博客的網友越來越多,大家甚至把她的博客當成了日常討論的論壇。
網上的熱鬧很快就帶來了現實的熱鬧,一時間,新浪等各大知名網站紛紛邀請李璞去做節目,讓其講解求職真經。
讓李璞意想不到的是,由于博客瀏覽量的快速暴漲,她引起了某著名網絡公司人力資源主管的注意,并最終被該公司高薪錄取,年薪15萬元。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失敗。其實,這些失敗本身就是最寶貴的財富,只是沒有人在意而已。如果你能總結失敗,利用失敗,那么,你就會像李璞一樣成功。
關于忘掉失敗走向成功的故事篇3:最后一個失敗
從小,她身體協調性就差,學走路、跑步都比同齡孩子晚,6歲時才能獨立完成上下樓梯。上小學后,每次上體育課,她總表現出出奇的遲緩笨拙,同學取笑她為“史上最笨的企鵝”。
幸好她智商不低,19歲,便以優異成績被原東德萊比錫大學物理系錄取,畢業后又加盟科學院物理化學中心研究所,成為該所最年輕的研究員之一。
科研工作枯燥單調,為活躍氣氛,科學院常組織各種文娛競賽活動。她參加工作未滿一個月,就被告知院里將組織一場“體力大比拼”,年輕人必須參賽。行動遲緩的她沒人愿挑選,被迫與工程師克爾曼結為一組。
克爾曼年近60歲,身體單薄。她知道自己這組必敗無疑。
那天,她按時來到賽場。主持人大聲宣讀規則:一男一女兩選手一組,合力搬一塊重200公斤的巨石,不得借助任何工具,抬起后離地持續10秒鐘者即勝。幾組選手摩拳擦掌,她卻怎么也找不著克爾曼,便頹喪地想,這老頭準與自己一樣,知道必敗無疑,干脆放棄吧。
比賽開始。一對年輕男女首先走近巨石,各蹲守一側,抓住石頭底座,同時大喝一聲,用盡全力往上抬……可惜女選手那端的石頭一動未動。兩人又嘗試了三次,依舊沒成功,只能遺憾退場。
她一邊跟著人群喝彩,一邊尋找克爾曼,心想這老頭真夠磨蹭的,早來比試早退場算了。
又一對身材健碩的男女走近巨石,一左一右擺開架勢……石頭斜傾著離開地面,可女選手到底力不從心,沒堅持3秒鐘便尖叫著松開了手。
這時,克爾曼才優哉游哉地走來。她三步并作兩步地跑上前,喊他趕快投入比賽??藸柭鼡u頭說:“我還不懂比賽規則,先看看別人怎么比。”說完便鉆進旁觀的人群,跟著大家吶喊助威,全然看不出一會兒還要比賽。
又有兩組選手敗下陣,她再也等不下去:“快上場吧,反正遲早都是輸。”克爾曼似乎這才記起自己有比賽,連連稱好,卻在鄰近賽場入口處又抱歉地說:“不好意思,我得去趟廁所。”說完便轉身跑開,氣得她在原地直跺腳。
克爾曼這一走就是半個小時,直到整場賽事只剩下3分鐘才回來。他倉促地拉著她的手往巨石走,路上反復叮囑她要鎮靜,然后紳士地幫她蹲立在石頭一側,自己沉著地走到另一側。兩人擺開架勢,可畢竟力量不濟,石頭紋絲未動。
這時,比賽結束。她微笑著安慰克爾曼:“重在參與,盡力就好。”克爾曼卻一臉自信地說:“我倆是冠軍,合作愉快。”她以為聽錯了,愣愣地盯著克爾曼。克爾曼重重地點著頭:“沒有一組選手成功地搬動了石頭,而我們是最后一組敗下陣的,難道不是冠軍嗎?”
這話聽起來似乎有幾分道理,她將信將疑。直到主持人登臺,宣布大賽冠軍是克爾曼和她,她才欣喜若狂。
克爾曼得意地說:“如果以最快的速度,去做有把握成功的事是一種勝利,那么有意拖延時間,把規則用到極致,讓沒能力做成的事延續到最后一刻才失敗,何嘗不是一種勝利!”
她恍然大悟:行動慢一點,在處理明知將失敗的事時,竟會轉化成優勢,因為這樣便可以讓輸來得晚一些。她把這份領悟牢記心中,從此將行動遲緩笨拙轉變為辦事沉穩從容,選擇了從政道路,直至20xx年后當選為德國首位女。
她就是德國“鐵娘子”安格拉·默克爾,于20xx年連任德國。如今,面對歐洲經濟危機,默克爾依舊步履從容緩慢,還反復坦言自己非女強人,所以需要更多時間去思考,一次次選擇了比其他國家慢半拍再決策,卻屢屢率領德國力挽狂瀾。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