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學生多看些勵志的故事會對自己有很多的益處的哦。下面是勵志人生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初中勵志故事,供大家參閱!
初中勵志故事:倒掉心頭的那杯水
一位年輕人去向慧然禪師叩問人生的意義。禪師不說話,只是向桌上的杯子里倒水。水溢出了杯子,禪師依舊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年輕人實在忍不住了,說,杯子里的水早就滿了,大師為何不停下來呢?
禪師一笑,說,你的心就像這個杯子,如果你不把心頭的這杯水倒掉,無論我對你說什么,又有什么用呢?
我們每個人心頭都有一杯水,這杯水或重千鈞,或輕似羽,全在每個人的心境,就看你懂不懂得倒掉它。
倒掉心頭那杯水,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境界。
南唐后主倒不掉煙花萬重,落得個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劉皇叔倒不掉桃園結義,落得個白帝托孤,玉殿虛無……柳三變倒掉功名這杯水,卻有了“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千古絕唱;陶淵明倒掉官場的浮華,卻有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
有時候,倒掉的是一杯水,得到的卻是一片海。蕓蕓眾生凡人多,紅塵縈于心,瑣事纏于懷,心頭那杯水的滋味,甜也有、酸也有、苦也有、辣也有,都屬正常。問題是,該倒掉時就倒掉。
人的一生,要做的事情太多,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如何讓那么多的白天和黑夜過得愉快而充實?
黑格爾說,既然生活是瑣碎的,那么就讓我們談哲學。
我的意思是,讓心頭的那杯水常換常新,方能映能出云卷云舒,花開花落。
“出門尋春不見春,腳步踏破嶺頭云。歸來偶把梅花嗅,枝頭春色已十分。”不必去苦苦尋找春色,只要倒掉心頭那杯水,春色自然滿心間。
初中勵志故事:為自己開一朵花
有一個很自私的人,自私到連一粒米都舍不得給予他人,于是人們都叫他吝嗇鬼。佛祖得知此事,便決定登門點化他。佛祖耐心地給他講了“舍便是得”的道理。在聆聽了佛祖的教誨后,他似有所悟。這時門外來了一個乞丐,佛祖便叫他前去施舍。他捧著一碗飯來到門前,可在給予的那一刻,他說什么也不肯松手。
試了幾次,都無濟于事。他只好沮喪地回到佛祖面前:“我本想給他,可我就是松不開自己的手。”佛祖略加思索,從懷里拿出一粒種子,放在他的左手里。“你把右手想成是別人,把左手想成是自己。現在你把這粒種子放在你的右手中。”
他疑惑地看了看佛祖,一想到要把東西給別人,他又開始舍不得了。可過了一會兒,他又笑了,因為他猛然意識到,把左手的種子交到右手,那不也是自己的手嗎,自己并不會失去什么。如此一想,他便輕松地把那粒種子放在了自己的右手中。剎那間,那粒種子竟奇跡般地長出了葉,開成了一朵美麗的花。
面對那朵美麗的花,那個自私的人忽然有所醒悟:原來給予很簡單,就像把左手的東西交給右手,是件令人幸福的事情。原來奉獻如此美妙,就是在心里種下美德的種子,為自己開一朵美麗的花。
初中勵志故事:為自己準備一把船槳
漁夫打了一輩子魚,如今老了,于是把漁船交給兒子。
兒子從漁夫手中接過磨得發亮的竹篙,意外發現船里有一把船槳。船槳還散發著原本的光澤,看樣子沒怎么使用過。這是一條夾在兩山之間的小河,水不深,用竹篙撐船完全足夠,船槳的確派不上用場。漁夫看出兒子的驚訝,說:“當年你爺爺把船交給我時就有這把槳,他告訴我,不管什么時候都要帶著它。你也得遵照祖訓,好好帶著。”兒子盡管詫異,但還是記在心上。
子承父業,一篙在手,駕船漂流,捕魚撈蝦。因為從未使用過那把槳,幾乎忘了它的存在。
一天,兒子像往常一樣勞作,突然發現河水暴漲。原來,上游突降暴雨,河水泛濫。兒子拼命地將船向河邊撐去,卻發現竹篙太短,無法在河底找到支撐點,船因此失去了控制。危急關頭,兒子看到了閑置的船槳,便拿起來使勁地劃動,小船這才避開了無數障礙,完好無損地駛入下游的一個湖泊。最后又借助那把船槳,安全劃向岸邊。兒子這才明白,這把船槳是多么重要。
當我們的人生之舟還漂流在小河中,只需用竹篙駕駛的時候,準備一把“船槳”,其實是為將來在大江大河甚至海洋中搏擊風浪所做的一種長遠的準備。
初中勵志故事:收下銀子,放下架子
有一次,托爾斯泰正在車站候車室里休息,忽然想到月臺上走走。這時剛好一列客車停在那里,眼看就要開車了,一位太太探身車窗外喊他:“老頭兒,快去洗衣間把我的手提包拿來,我忘在那兒了……”托爾斯泰急忙趕到那里,幸好手提包還在。
那位太太遞給他一枚五戈比的大銅錢作為賞錢。托爾斯泰不慌不忙地將它裝進了口袋。
“您知道您把錢給誰了嗎?”一位同行的旅伴問這位太太,“他是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呀!”
“天呀!”這位太太叫道,“我干的什么事呀!列夫·尼古拉耶維奇!看在上帝的分上,原諒我吧,請把那枚銅錢還給我!”
“您不用感到不安,”托爾斯泰回答說,“您沒做錯什么事……這五戈比是我掙來的,所以我收下了。”托爾斯泰微笑著,目送著遠去的火車。
一個真正的名人是把自己放在一個合適的位置,不會比別人高,更不會比別人矮。名人的工作,就是為更多的人服務,或是日常瑣事,或是思想精神。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