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感人的勵志故事,給予你正能量。小編為大家力薦了名人催人淚下的感人勵志小故事,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名人感人的勵志故事篇1:大衛(wèi).貝克漢姆
大衛(wèi).貝克漢姆是英格蘭著名的足球運動員,但在他小時候,卻想做一名越野跑車隊的選手。貝克漢姆的家人,倒是十分支持,全家人省吃儉用,給他交清了所有的費用。
貝克漢姆加入車隊后不久,就迎來了一次機遇,著名的Essex越野跑大賽將在四個月后拉開序幕。但是遺憾的是,知道這個消息時,已經(jīng)錯過了報名的時間。盡管如此,車隊的老板還是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要借這個機會把車隊的名氣打出去。接下來,老板買了很多禮物,去拜訪大賽的組織者亨特里先生。
結(jié)果,老板提著禮物垂頭喪氣地回來了。只是他仍然不死心,又派幾個得力的助手去拜訪,依然是無功而返。
在車隊的內(nèi)部會議上,不少選手沮喪地說:“難道我們眼睜睜地看著與Essex越野跑大賽失之交臂。”
這時,年少的貝克漢姆自告奮勇地說:“讓我去試試吧,我相信我能拿到這個名額。”老板望著這個乳臭未干的孩子,有點嗤之以鼻地說:“憑你?連我去都被無情地拒絕了,你確信你能說服他,可是你憑什么呢?”
貝克漢姆拍拍胸脯說:“我敢立下軍令狀,不過我要是能順利拿到的話,我希望我能代表車隊出戰(zhàn)。”見貝克漢姆如此自信,老板爽快地答應了他。
拿著老板給的地址,貝克漢姆順利找到了亨特里的別墅,卻被保姆攔在了門外。“你好。”貝克漢姆客氣地拿出車隊的名片說,“請轉(zhuǎn)告亨特里先生,我想和他聊聊賽車。”幾分鐘后,保姆走了出來說:“對不起,先生說,你們已經(jīng)來過幾次了,沒有必要再聯(lián)系了。”貝克漢姆依然微笑著說:“沒關(guān)系的,請轉(zhuǎn)告亨特里先生,我明天還會來的。”
第二天晚上,貝克漢姆早早來到了亨特里的別墅前,他選擇在八點的時候準時敲門,依然是保姆接待的。貝克漢姆微笑著說:“請轉(zhuǎn)告亨特里先生,我想和他聊聊賽車。”保姆不忍心拂他好意,進去匯報了,片刻后,保姆出來說:“孩子,你還是走吧。先生不愿意見你。”貝克漢姆信心百倍地說:“我明天還是會來的。”
此后的三個月內(nèi),貝克漢姆天天都過來,周末的時候,貝克漢姆還堅持一天過來拜見兩次,盡管他一次都沒見到亨特里先生。
但貝克漢姆仍然沒有放棄,一個下雨的晚上,他再一次過來了。依然是保姆開的門,保姆說:“孩子,我給你算過了,加上這次,你已經(jīng)來過整整一百次了。我們先生正在看球。他應該不會見你。”當知道亨特里還是名鐵桿球迷時,貝克漢姆的眼睛頓時一亮,他走到大廳里說:“亨特里先生,我今天不跟你談車,我們談談足球吧。”當聽到亨特里房間里的電視聲音弱了很多時,貝克漢姆開始大談英格蘭足球現(xiàn)今的局勢和自己的雄心壯志。
過了一會兒,門開了,亨特里走了出來,“你是個對足球有深刻見解的人,對于這么執(zhí)著的人,我相信你的未來是一片璀璨。所以,我愿意與你談談這次比賽的細節(jié)。”接下來,兩個人在書房里談了兩個小時,談妥了貝克漢姆車隊參加Essex越野跑大賽的所有細節(jié)。
一個月后,Essex越野跑大賽如期進行,憑著出色的表現(xiàn),貝克漢姆摘得了Essex越野跑大賽的冠軍。多年后,貝克漢姆轉(zhuǎn)戰(zhàn)足球,因為堅持不懈,他的足球事業(yè)同樣風生水起,他苦練出來的任意球和長傳技術(shù),也成了賽場上屢戰(zhàn)屢勝的法寶。每一次去和球迷見面,都有不少球迷問他成功的秘訣,貝克漢姆總是語重心長地說:“我想告訴你們的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比堅持更厲害的武器了,我要送給你們一句話,同時也是我人生的總結(jié):一次挫折是失敗,一百次挫折便是成功。”
名人感人的勵志故事篇2:易建聯(lián)
他出生于廣東鶴山市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郵政職工。父母的身高都在1。70米以上。因為遺傳的緣故,他生下來就比同齡人高,這讓他處處顯得傲氣凌人。
因為工作調(diào)動的關(guān)系,他兩歲時隨父親來到深圳。
他3歲時,就學會了怎樣把家里的電器弄得四分五裂,4歲時就把鄰居的孩子打得跪地求饒。他進幼兒園才一周,就成了園里的破壞大王。班里的同學都不喜歡他,避而遠之。老師經(jīng)常打電話到家里訴苦。
因為朋友越來越少,他找不到玩耍的樂趣,索性玩起了籃球。那個時候,也只有籃球才是他唯一的朋友,他有什么快樂和憂愁的事,都會在運球的時候大聲說出來,在他看來,那是很正常的事,但別人暗地里卻罵他瘋子。
7歲那年,他進了深圳一個比較好的學校讀書,他拜學校最有名的老師學習籃球。
他不信自己不能闖出一番成就,他信誓旦旦對母親說,你們看著吧,不出20xx年,我將成為中國籃球史上最有價值的球員。在家人看來,他的話只是對理想的一點毫無意義的安慰。因為,那時,他是一無所成。
10歲時,他身高已經(jīng)有1。80米。他緊緊記得當年的那個誓言,他和幾個同樣愛好籃球的伙伴組建了一支籃球隊,他取名叫“夢之隊”。隊伍組成后他們就開始了緊張的訓練。父親看在眼里,又喜又憂,喜得是他從兒子身上看到了當年那個頑強而又靈氣逼人的自己,憂得是他擔心頑皮的兒子會把上課的時間也拿來練球。
為了監(jiān)督他的學業(yè),父親不得不經(jīng)常請假去學校看望他。
12歲生日那天,父親帶他去游樂園玩。走到門口,父親突然問他要不要到山上去,因為那里的體育館正在舉行一場少年職業(yè)比賽。但是等觀光車的人太多,等了很久還沒位子,父親突然提出抄近路走,這樣時間還能快一點。
他感到很驚訝,這里他來過幾次,并沒有發(fā)現(xiàn)父親所說的近路。父親笑了,拐了一個彎后指著一處陡坡說,就從這里上。
他愣住了。父親沒有理會他,借助旁邊的一棵小樹,幾下就翻上去了。8分鐘后,他們走到了體育館的前面,父親指著來的那條路,意味深長地說,孩子,成功其實就像我們爭先恐后地趕到山頂,如果都去坐觀光車,不知要輪到什么時候,就算坐上了,也被別人遠遠甩在了后面。既然都只是一個過程,為什么我們不選擇其他的方式呢,比如走路,雖然前面有荊刺和陡坡,你也許會跌倒很多次,但只要堅持下去,你總能比別人捷足先登,也只有那樣,你才能形成自己的優(yōu)勢啊。
父親的這番話,讓他銘記在心。
因為有父親的支持和鼓勵,他很快報名參加了深圳的街頭籃球賽,雖然第一輪就被淘汰,但他沒有泄氣。他和隊員擊掌發(fā)誓,明年重新再來。
回到家不久,他沒有想到,深圳體校教練戴憶新竟然聞訊而至。他慶幸自己遇到了伯樂。由于有了專門而系統(tǒng)的訓練,他的身高與球技直線上升。
20xx年,身高達2。02米的他入選中國國家青年隊,在20xx年到20xx年的比賽中,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成為了CBA史上最年輕的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
他就是中國籃壇的熱門人物,被稱為新一代人氣王的易建聯(lián)。
20xx年8月,他簽約密爾沃基雄鹿隊,成為繼王治郅、巴特爾、姚明之后,第四位進軍NBA的中國球員,他也是第一位到現(xiàn)場經(jīng)歷選秀過程的中國球員。
他的至理名言就是:“荊刺和挫折,在一個人的理想下根本不算什么,鄙視它,爬上去,山頂上的你才是真正掌握自己命運的上帝。”
名人感人的勵志故事篇3:穆罕默德·阿薩夫
不到24歲的穆罕默德·阿薩夫是加沙罕尤尼斯難民營的難民。為了能參加泛阿拉伯國家的選秀大賽“阿拉伯偶像”,離開就業(yè)市場不景氣的加沙為自己找出路,他偷偷溜出加沙到了開羅,又輾轉(zhuǎn)黎巴嫩去參加海選。然而,由于加沙被封鎖而延誤,當他抵達貝魯特時,報名已經(jīng)結(jié)束。
絕望的阿薩夫打電話和母親商量,最后決定進入選秀所在的賓館,但組委會依舊維持原來的決定。另一位參賽的巴勒斯坦人聽到了他的聲音,把名額讓給他,并告訴他:“我知道我到不了最后,但你能。”
最后的結(jié)局很美好,阿薩夫戰(zhàn)勝了來自埃及和敘利亞的兩名決賽對手,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獲得“阿拉伯偶像”冠軍的巴勒斯坦人。
這是整個阿拉伯世界熱議的話題。由于時差原因,“阿拉伯偶像”的直播時間是北京的凌晨,但我八十多歲的父親每次都會不經(jīng)提醒就守在電視前。他是一個老難民,經(jīng)歷過1948年那段屈辱的歲月,從故鄉(xiāng)巴勒斯坦逃難到敘利亞。
他對阿薩夫的喜愛,與其說是一種支持,不如說是找回了一種久違的歸屬感,一種對于失去故鄉(xiāng)的情愫。
老人的這種執(zhí)著也感動了從未涉足巴勒斯坦的4個孩子。對于他們來說,祖國通常只是一個名詞,在填寫各式各樣的申請表時常被用到。
孩子們拼命撥打國際長途給阿薩夫投票,相信在這個時間,在歐洲和美國、智利、阿根廷、圭亞那等等國家和地區(qū),有著無數(shù)和我狀況相同的巴勒斯坦家庭。
阿薩夫的成功讓別人知道了巴勒斯坦人不只會搞政治、搞游擊隊,他們也有能力在不同的領(lǐng)域大顯身手。他們有自己的文化、藝術(shù),甚至由于特殊的歷史背景,他們還有著其他民族沒有的東西,比如監(jiān)獄文化。
以色列監(jiān)獄里的巴勒斯坦政治犯以絕食要求獄管為他們提供“阿拉伯偶像”的直播信號。在寫給阿薩夫的信中,他們給出了史上最壯烈的支持——“你一定要加油,我們都在為你掉肉。”
在社交網(wǎng)站上,阿爾及利亞人給阿薩夫留言:“我們?nèi)易蛱於紱]有做菜,大家全部在看你。在這個周末,你就是我們的大餐。”
巴勒斯坦人的藝術(shù)作品反映現(xiàn)實,壓抑的生活和以色列持續(xù)的占領(lǐng)給他們帶來了靈感,但同時他們也通過音樂表達對和平的追求。
1988年出現(xiàn)在一張標志性照片上的投石男孩Ramzi Aburedwan,長大后成了為和平奔走的游吟詩人;3個以色列阿拉伯青年組成的饒舌組合DAM,唱出了《誰是恐怖分子》《我需要自由》等代表巴勒斯坦人心聲的歌曲,傳遍了整個阿拉伯世界和許多歐美國家。
更多的巴勒斯坦人發(fā)現(xiàn),音樂是比石頭更有效的武器。20xx年初,在遭受以色列近一個月轟炸的加沙,人們唱出了《我們不會倒下》(We Will Not Go Down),告慰一千四百多個亡靈。
對于三代難民的巴勒斯坦人,上一代是痛苦的一代,他們親身經(jīng)歷了失去家園的浩劫;我們是失敗的一代,身在海外,對民族和國家的支持有心無力;而接下來將是模糊的一代,他們對未來不確定,對過去又不甚了解。阿薩夫成功地成為了一個符號,讓三代巴勒斯坦人統(tǒng)一起來,把持不同政治理念的巴勒斯坦人、組織以及派別統(tǒng)一起來,同時也在阿拉伯革命這個大環(huán)境下,把所有支持民主自由、渴望公平正義的阿拉伯人統(tǒng)一了起來。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