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歷史上有很多富含深刻哲理的成語故事。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古代經典的富含哲理的成語勵志故事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1.臥薪嘗膽
春秋末期,越王勾踐每天睡在柴草上,臨睡前,用舌頭舔舔鹿膽的苦味,以此來提醒自己過往苦日子,要發奮圖強,報仇復國。
原來吳王夫差發兵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被捉來吳國當了馬夫,日夜侍候馬匹。
對于一個君王來說,這實在是非常難堪的。但是勾踐暗下決心,一定要恢復自己的國家,所以他沒有露出絲毫的抗拒神態,老老實實養馬。
勾踐還裝出對夫差忠心耿耿的樣子。用心替他駕馭馬車,態度謙卑。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就放他回國。
勾踐回國后,決心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就“臥薪嘗膽”,還常自問:“你忘了在吳國的恥辱嗎?”
勾踐又給吳王送去美女西施。吳王夫差就更加只顧吃喝玩樂,無心國政,弄得國家日漸衰弱。經過二十年的充分準備,勾踐看時機已經成熟,就在吳國沒有防備的情況下,領兵把吳國打得大敗。夫差感到很羞愧,舉劍自刎而死
2.毛遂自薦
戰國時,秦國軍隊包圍了趙都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去說服楚王與趙國結盟出兵,解救趙國。平原君打算從手下三千多門客中挑選二十人做隨從,但挑來挑去只有十九人符合要求,正在著急時,有個名叫毛遂的門客自我推薦說:“讓我去吧!”平原君笑笑:“有本事的人,隨便到哪里,都好象錐子放在布袋中,一定會露出尖鋒來。可你來了三年,沒人說起你的大名,可見沒有什么才能啊。”毛遂說:“我如果早被放在布袋里,早就會脫穎而出,何止露出一點尖鋒呢!”平原君見他說的有理,便帶毛遂等二十人來到了楚國。
平原君請楚王結盟出兵,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十九個門客十分著急,但卻沒了主意。
毛遂按劍上前說:“訂盟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無非利害二字而已,這樣明白為何現在還不決定!”楚王大怒,斥道:“我與你主人說話,你來干什么?還不與我退下!”
哪知毛遂不但沒有退下,反而又上前幾步說:“現在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上,你的十萬兵馬都沒有用了!”楚王自知理虧,又怕毛遂真的動武,一時無言對答。毛遂繼續進逼說:“其實,楚國有五千里遼闊的土地,幾十萬雄師,這么強大的國家,為什么要害怕秦國呢?大王不同意楚趙聯盟,難道要等秦國逐個擊破,坐以待斃嗎?”楚王聽了連連點頭,答應與趙國訂盟,出兵解趙國之圍。
3.半途而廢
東漢時,有個名叫樂羊子的人,沒有遠大志向。他有一個賢慧聰明的妻子,經常勉勵他上進。
有一天,樂羊子拾到一塊黃金,他歡喜地拿給妻子看。妻子非常生氣地說:“這塊金子是別人掉在路上的,我們應該靠勞動掙錢啊!”樂羊子連忙拿起黃金,跑回原處,等待失主前來認領。有一位朋友勸樂羊子應該去求學。樂羊子回家跟妻子商議,妻子很高興,鼓勵他前去。
樂羊子在外面讀了一年書,總是想家,于是向老師請了假回家探望。當妻子得知樂羊子并沒完成學業時,非常傷心,拿起剪刀,把自己辛辛苦苦織的布剪成兩截。樂羊子大驚,問妻子這是為什么?妻子說:“你求學應該是靠日積月累、刻苦鉆研才能學成,現在你中途回來,不是和這塊布一樣半途而廢了嗎?”
樂羊子聽了,深深受到感動,明白了妻子的苦心。從此,他發憤求學,整整過了七年,直到學業完成,才回家探望妻子。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