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機會的列車通常都是瞬間呼嘯而過,能把握時間的人,才能贏得那張寶貴的乘車證。這里勵志人生網(wǎng)的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三篇正能量勵志小故事,希望你們喜歡。
篇一:《一個黑人的孩子》
故事發(fā)生在20世紀30年代的南非。
一天,一個孩子突然問他的爸爸:“爸爸,為什么白人坐車可以進頭等艙,我們黑人就不行?為什么白人的孩子可以去英國留學,我們黑人的孩子只能上黑人學校?”
“沒有辦法呀,孩子。南非種族隔離政策已經(jīng)實行了上百年了,黑人和白人屬于不同的等級啊。”
“不,爸爸,我要結(jié)束種族隔離政策,讓黑人和白人平等起來。”
父親笑了:“孩子,這怎么可能呢?”“不,我一定行。”孩子堅定地回答。
十年后,當年的孩子已經(jīng)長成了健壯的青年,他參加了當?shù)胤纯狗N族歧視的組織,并很快成為了這個組織的領(lǐng)導人。他發(fā)動群眾性的游行、示威,都被政府鎮(zhèn)壓。但他并沒有灰心,而是不斷激勵自己,為實現(xiàn)種族平等的夢想而不懈努力。
為此,他曾經(jīng)被反動政府關(guān)押長達二十七年,但是在獄中,經(jīng)歷了短暫的彷徨以后,他又在心中燃燒起了夢想之火。出獄后,他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反對種族歧視的斗爭之中,終于在1993年建立了以“非洲人國民大會”為核心的南非民族團結(jié)政府,實現(xiàn)了南非的種族平等。他成為南非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tǒng),并在當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他,就是南非人民的驕傲,他的名字叫曼德拉。
篇二:《我要跑向終點》
那是一個難忘的夜 晚,喧囂的墨西哥城終于漸漸安靜下來,奧運會田徑比賽的主體育場被籠罩在夜 色中。
享譽國際的紀錄片制作人格林斯 潘,將當天馬拉松比賽優(yōu)勝者們領(lǐng)取獎杯、慶祝勝利的鏡頭制作完畢,才發(fā)現(xiàn)體育場內(nèi)已空無一人,自己該回賓館休息了。他剛要離開體育場,突然看到一個右腿沾滿血污、綁著繃帶的人跑進體育場。這個人一瘸一拐地跑著,氣喘吁吁,卻沒有停下來。他順著跑道跑了一圈,抵達終點后,一下子癱倒在地
格林斯 潘猜想,這是一名馬拉松運動員。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他走了過去,詢問這名運動員為什么要這么吃力地跑至終點。這位來自坦桑尼亞,名叫艾克瓦里的年輕人輕聲地回答說:“我的國家從兩萬多千米外送我來這里,不是叫我在這場比賽中起跑,而是派我來完成這場比賽的。”
“我要跑向終點,盡管已經(jīng)落在奔跑隊伍的最后面,但我有著和他們一樣神圣的目標:我要跑到終點,盡管已經(jīng)不再有觀眾為我加油,但我的身后有祖國的凝望”
風骨凜然、傲氣鏗鏘,格林斯 潘淚眼盈盈。很快,他就用鏡頭將奧運史上這最動人的一幕傳送到世界的每個角落。
篇三:《第十七次才敲門》
1984年,馬龍·盧娜·布萊姆三十歲,她的生命仿佛走到了盡頭。馬龍患上了乳腺癌和宮頸癌。在過去的十一個星期內(nèi),她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兩次外科手術(shù)——乳房切除術(shù)和子宮切除術(shù)。現(xiàn)在,她正經(jīng)受著化療帶來的巨大痛苦。
雪上加霜的是,疾病奪去了她的秀發(fā)、她的積蓄,還 有她的丈夫。她的丈夫不能忍受更多的壓力而離開了她,唯一給她留下的就是兩個小男孩兒。更糟的是,醫(yī)生給她下了死亡判決書:她還 可以活兩年,如果幸運的話,最多五年。
在得克薩斯 州5月一個悶熱的上午,馬龍?zhí)稍谧约旱脑∈依铮骖a貼著冰冷的地板,這樣的刺激可以提醒她不要放棄。她知道,盡管她不斷地經(jīng)受著身體內(nèi)劇烈的疼痛,可她仍然不能就這么躺著自憐自嘆。她必須拿出全部精力來照顧兩個兒子。這就意味著,她必須得找一份工作。
但是,她幾乎沒有任何工作經(jīng)驗,也沒有接受過太多的正規(guī)學校教育——這樣糟糕的條件想找到一份工作實在很困難。再加上當時馬龍只想著怎樣能生存下來,財富和成功這兩個詞兒壓根兒就沒進過她的腦子。
從哪兒開始呢?朋友建議馬龍在銷售行業(yè)尋找一份工作,她認真地想了想,決定試試。
在所有的銷售類工作中,馬龍最終選定了男性占主體的汽車銷售領(lǐng)域。她知道,在汽車銷售這個行業(yè)可以掙得不錯的薪水。她也曾不止一次注意到,大多數(shù)汽車推銷員往往只顧著埋頭同夫婦顧客中的男士談話而忽略了身旁的女士。直覺告訴她,女人在一個家庭的決策過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她相信,這是一個機會。
各種各樣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馬龍是對的:當一對夫婦準備購買一輛汽車時,百分之八十的情況下是由女人來做最后的決定。馬龍意識到了汽車銷售市場對于女性推銷員的潛在需要,她決定去填補那個空白。
帶著一肚子的“直覺”,頂著一頭略顯滑稽的金黃色假發(fā),馬龍開始向她的汽車推銷員工作邁進了。“你們是否打算雇一個女人幫你們推銷汽車?”她問。
“不!”粗率無禮的回答一遍遍地重復著。她從十六個銷售經(jīng)理那兒得到了相同的答復。然而,馬龍并沒有放棄。她不能放棄!“我認為勇氣可以賜給你力量。”她說,“當你每天早上醒來的時候,你都要對著鏡子說:‘今天我一定要鼓足勇氣!’”
前面的努力一次次地被擊碎了。于是,在做第十七次努力時,馬龍修改了她的措辭,向銷售經(jīng)理認真講述了一番她對女性購車者的獨特想法后,馬龍被當場錄用!馬龍·盧娜·布萊姆的汽車銷售生涯從此開始。
在這個幾乎全部是男性的工作環(huán)境中,馬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新手。“我開始了和他們之間的激烈競爭,我打敗了他們。”馬龍在工作的第一年,就獲得了年度銷售人物的稱號。而此時,馬龍的癌癥病情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她的身體不斷強壯起來。
在其后的日子里,她不斷地努力,不斷地被提升。在做到高管的位置后,她決定開創(chuàng)自己的汽車銷售公司。
在1989年,距離馬龍為了治病養(yǎng)家賣掉自己第一部車整整五年的時候,“真愛克萊斯 勒”——一間屬于馬龍的汽車銷售商店誕生了。
馬龍辛勤的勞動獲得了相當可觀的回報。今天,她的癌癥已經(jīng)被徹底治愈,她已經(jīng)成為兩家汽車銷售商店的老板。她的公司每年的收入達到四億五千萬美元。這位三十歲時失去了乳房、子宮、婚姻的家庭婦女,并沒有把自己的生命拋棄在那冰冷的浴室地板上,而是戴上一頂廉價的假發(fā),勇敢地沖進了男人主宰的汽車世界。是的,是沖進去的,馬龍說:“有時僅靠敲門是不夠的,你還 必須沖進去讓門里的世界向你屈服。”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