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師重教是中華傳統美德,尊重教師和孝敬父母同為中華道德觀。
賦予教師“傳道、授業、解惑”,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是與給予教師崇高的社會地位和道德尊榮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偏廢。但是,當我們冷靜審視當下教育職業生活的道德現狀時,就會發現,一方面,社會從培養現代化建設人才和全面發展新人的需要,對教師職業群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某些社會道德輿論又片面地把教師僅僅當作是某種工具,任意夸大教師的責任,缺乏把每個教師當作“人”的尊重。
一個社會或學校,要求教師遵守職業道德,首先必須尊重教師。優良的師德師風,不可能在輕視教師、使役教師、損害教師的社會條件下形成。師德建設實踐表明,尊重教師,提高教師的師德建設主體積極性是師德建設的基礎和前提。應當把“尊重教師”作為社會主義教育倫理的一項重要原則。
尊重教師從小做起,從家長教育孩子做起。
哪些行為屬于尊師重教行為?這個問題分兩部分看:一是對個體而言,二是對社會而言。
對于每個人來說,什么行為屬于尊師重教呢?
首先是禮貌,對教過你的和正在教你的老師,要尊敬,而且是發自內心的尊敬。
尊敬具體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語言的尊敬,見到老師微笑主動打招呼問好。二是行為的尊敬,見到老師鞠躬敬禮。
無論你是在學校學生時期還是畢業步入社會都應該如此。
禮貌方面的事很多,處處能提現一個人的素養,如在公交車上給老師以及年長者讓座,走路讓老師或年長者先行等等,你對老師以及別人的禮貌提現了你的個人素質素養。
對社會而言,一個國家、民族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和社會環境是社會文明的體現,是社會進步的體現。
全社會尊師重教具體體現在:
1、全民對教育的重視,對教育重大意義的認識。
2、全民形成尊師重教的風尚和建立良好環境。
3、社會對待教師的態度,體現在對教師待遇上,待遇主要是收入、住房、醫療保健、社會福利,使教師有優越感、自豪感、幸福感、成就感。
4、錄用教師嚴格把關上,讓真正高素質高質量的品學兼優優秀師范畢業生從事教育工作是對教育工作、對學生以及家長、對社會、對教師自身的最大尊敬。
目前,受社會環境影響受拜金主義思想誘導,很多不稱職不合格教師混在教師隊伍中,他們的行為給學生以及家長,給社會帶來很多負面影響,使全社會尊師重教的風氣嚴重下滑,影響整體教師隊伍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這種情況必須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教育大計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未來!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