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古代,大軹國國王侍衛(wèi)愚公性情耿直剛烈,得罪了大臣智叟。愚公遭陷害,全家被貶回故鄉(xiāng)。愚公面對家門前的太行和王屋兩座大山,苦于祖輩飽受封閉、貧窮之苦,動員和帶領(lǐng)全家想挖平險峻的大山,造福子孫后代。山中的妖魔做法,使愚公長子不幸喪命,這些都沒有動搖愚公的雄心。最終愚公的執(zhí)著影響了村民,也感動了玉皇大帝,命令兩個大力神將一山背到朔方東部,將一山背到雍州南部,以保三界和諧。愚公了卻心愿,安詳而逝。村民懷念他的功德,為他舉行了盛大的葬禮。從此,愚公壯舉名揚千古,愚公精神流芳百世??旄鷦钪?a href="http://www.cdkhsjzp.com/huati/rensheng/"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人生網(wǎng)的小編一起來看看為大家精心準(zhǔn)備的愚歷史典故愚公移山的故事內(nèi)容吧!
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的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有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紀(jì)將近九十歲,面對著山居住。他苦于大山北面交通不便,進進出出都要繞遠路,就召集全家來商量說:“我和你們盡全力鏟除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可以嗎?”大家紛紛表示贊成。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借您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么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眾人紛紛說:“我們可以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去,隱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領(lǐng)子孫中能挑擔(dān)子的幾個人,鑿石挖掘泥土用簸箕裝土石運到渤海的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沒有父親的兒子,剛剛換牙,跳著去幫助他們。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
河灣上一位聰明的老頭譏笑愚公并勸阻他干這件事,說:“你太不聰明了!就憑你衰殘的年齡和剩下的力量,連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損壞,又能把這兩座大山上的土石怎么樣呢?”北山愚公長嘆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我還有兒子在;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然而山卻不會加大增高,愁什么山挖不平?”聰明的老頭沒有話來回答。
拿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愚公他們不停地挖下去,將這件事告訴了天帝。天帝被他的誠心所感動,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負著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東,一座放在雍南。從此,冀州的南部,(到)漢水南岸,沒有山岡高地阻隔了。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