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不愿意失敗,因為失敗意味著以前的努力將付諸東流,意味著一次機會的喪失。不過,一生平順、沒遇到過失敗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所有人都存在談敗色變的心理,然而,若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失敗其實是一種必要的過程,也是一種必要的投資。數學家習慣稱失敗為“活然率”,科學家則稱之為“實驗”。如果沒有前面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哪有后面所謂的“成功”呢?
美國人做過一個有趣的調查,發(fā)現在所有企業(yè)家中平均有三次破產的記錄,即使是世界頂尖的一流選手,失敗的次數毫不比成功的次數“遜色”。例如,著名的全壘打王貝爾路斯,同時也是被三振最多的紀錄保持人。
大學畢業(yè)后的張霄進入一家大型公司工作。由于踏實肯干、能力突出,沒幾年就做到了市場部經理的位置,他的前途一片光明,心情自然是春風得意。
天有不測風云,沒過多久,公司處于戰(zhàn)略調整的考慮,撤銷了市場部,張霄的經理職務也自然就沒有了,他在一夜之間淪為一個普通的業(yè)務員。張霄難以接受這一現實,心情低落,對工作也沒有了熱情,甚至有了得過且過的想法。
一天下班后,張霄被總經理叫住,約他到郊外爬山。他們費了好大的精力才爬到山頂。正當張霄迷惑不解地時候,總經理指著遠處的一座高山問道:“您說咱們這座山和對面那座,哪個更高大?”他回答道:“當然是那座山了,全市第一嘛!”
總經理緩緩地點頭:“那么我們現在怎么才能到達那座山的山頂上呢?”張霄怔了怔:“先從這座山下去,再上那座山。”
總經理回過頭來笑道:“你說的很對!有時候人亡低處走也不完全是壞事。你一定很希望我把你直接放在銷售經理的位置上吧?其實,就像我們剛才說的,銷售和市場也是兩座山,除非你是天才,能直接跳過去;我們這些凡人只有一步一步去做比較實際。更何況,在你面前的,不僅僅只有這兩座山,遠處還有許多更高的山呢!”
張霄明白了總經理的意圖,回去之后,他開始主動學習銷售方面的知識,慢慢又找回了以前的工作熱情。一年后,他坐上了銷售經理的位子。兩年后,他又成了總經理助理。
其實,失敗并不可恥,不失敗才反常,重要的是面對失敗的態(tài)度,是能反敗為勝、還是就此一蹶不振?杰出的企業(yè)領導者,絕不會因為失敗而懷有喪志,而是回過頭來分析、檢討、改正,并從中發(fā)掘重生的契機。
許多人之所以能獲得最后的勝利,只是緣于他們的屢敗屢戰(zhàn)。對于沒有遇見過大失敗的人,他們有時反而不知道什么事大勝利。
其實,若能把失敗當成人生必修的功課,你會發(fā)現大部分的失敗都會給你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處。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