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非感冒了,有點鼻音,但聲音依然明麗清脆,情緒飽滿。這位剛剛升職的維亞康母亞洲區執行副總裁坦言,自己20年前出國的動機很感性,“就是想周游世界”。20年來,出國留學,在美工作,回國創業,一直到今天的職位,她認為期間充滿了偶然和機緣:“每一段經歷都像一顆珍珠,無論精彩還是黯淡,只要靠勤奮和執著,就能串出人生的美麗”。
中學時,我想成為女大使。考上外交學院念大一,想到聯合國工作。這就必須先走出去,再實現愿望。大二那年我就準備自費留學,雖然學校認為不可能,我還是考了640多分的托福成績,自己申請到了獎學金。1985年,我成為全校第一個踏出國門的人。后來我很清楚,所有這些超乎常規的努力,都是因為我認為別人不能替我說“NO”,只要世界沒有說“NO”,我都可以有機會爭取。 去美國時,我是當時那趟航班上唯一號啕大哭直到飛機落地的人。男友分手了,父母分別了,身上只有50美金,兩只箱子比我還大,更重要的是沒人能預料到中國能發展到今天,心里恐懼的是這輩子難得再見父母了。到達美國正好半夜三點,我在牛仔酒吧坐了一晚,在那里我告誡自己,我為理想而來,從此以后每一個挑戰我都必須把它當作快樂。
事實上,早年的經歷非常大地鍛煉和塑造了我的性格。記得小時候練武,在武術隊常常慰問工農兵,我們給陸軍表演時開過坦克,給空軍表演時坐過米格-21。那么小的年紀就經歷了別人無法經歷的生活,我的膽子也越來越大。所以今天我常說,聰明人很多,膽大的人太少,我就是少數的膽大的人。 1987年從美國得克薩斯州的貝勒大學畢業后,我進入了聯合國總部工作,在公共信息部負責制作電視廣播節目《聯合國呼喚亞洲》,并擔任主播。3年后,又在紐約市專業律師事務所負責開展中國業務,代表中國客戶參與最惠國待遇和貿易政策的游說工作。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