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財政的支出,應該根據節省的方針。――毛澤東(中)
2、要把國家的收入規定得好,就應該兼顧國家和國民兩方面的需要。當取之于民時,絕對不應該因為國家想象上的需要而排除國家實際上的需要。――孟德斯鳩(法)
3、人們的生產超過自己的消費越多,他們對國家越有益。――魁奈(法)
4、天下不患無財,患無人以分之。――《管子?牧民》(戰國)
5、儉則傷事,侈則傷貨。――《管子?乘馬》(戰國)
6、不務天時則財不生,不務地利則倉廩不盈。――《管子?牧民》(戰國)
7、量入以為出。――《禮記?王制》
8、蓄積者,天下之大命也。――賈誼(漢)
9、善治財者,養其所自來,而收其所有余,名人名言,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司馬光(宋)
10、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王安石(宋)
11、富其家者資之國,富其國者資之天下,欲富天下,則資之天地。――王安石(宋)
12、善理財者,不加賦而國用足。――王安石(宋)
13、用于國有節,取于民有制。――蘇軾(宋)
14、善于富國者,必先理民之財,而為國理財者次之。――邱(明)
15、為國者,取之民而藏之官,出之官而散之天下。――邱(明)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