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仁者,以天下為已責也――朱熹
2、涵養、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養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
3、唯能不為,是以可以有為,無所不為者,安能有所為耶――朱熹
4、大抵為學,雖有聰明之資,必須做遲鈍工夫始得。既是遲鈍之資,卻做聰明底樣功夫,如何得?――朱熹
5、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蕩之謂也。――朱熹
6、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朱熹
7、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朱熹
8、為學讀書,須是耐心,細意去理會,切不可粗心。為數重物,包裹在里面,無緣得見。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見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見得一重。去盡皮,方見肉。去盡肉,方見骨。去盡骨,方見髓。――朱熹
9、自敬,則人敬之;自慢,則人慢之。――朱熹
10、讓者,禮之實也。――朱熹
11、天下之務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于人君正心術以立綱紀――朱熹
12、讀書須是遍布周滿。某嘗以為寧詳毋略,寧不毋高,寧拙毋巧,寧近毋遠。――朱熹
13、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而是要多讀遍數,自然上口,永遠不忘。――朱熹
14、觀書亦須從頭循序而進,可以淺深難易有所取舍,自然意味詳密。――朱熹
15、讀書譬如飲食,從容咀嚼,其味必長;大嚼大咀,終不知味也。――朱熹
16、書不記,熟讀可記;義不精,細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無著力處。――朱熹
17、守正直而佩仁義。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 宋:操守。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義之德。――朱熹
18、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朱熹
19、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朱熹
20、虛心順理,學者當守此四字。――朱熹
21、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22、大抵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也。――朱熹
23、志大量小無勛業可為――朱熹
24、有所不為,為無不果。有所不學,學無不成――朱熹
25、嘉賞未嘗喜,抑挫未嘗懼。――朱熹
26、漸漸向里尋那精英處。――朱熹
27、你認為是炮彈的,在寬容慷慨、氣――朱熹
28、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29、保初節易,保晚節難。――朱熹
30、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朱熹
31、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
32、不能感人,皆誠之不至。――朱熹
33、狂熱存在于你忘卻的目標時的加倍――朱熹
34、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余歡。國課早完,即囊橐無余,自得至樂。讀書志在圣賢,為官心存君國。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為人若此,庶乎近焉。――朱熹
35、為學之道,莫先于窮理;窮理之要,必先于讀書。――朱熹
36、未得于前,則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則不敢志乎彼。――朱熹
37、自古圣人二致,但其施教,則必因其材而篤信――朱熹
38、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朱熹
39、思誠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為思誠之本。宋?朱熹《四書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誠為準則是自我修養的關鍵,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舉動,又是堅持真誠的根本。――朱熹
40、天下事,壞于懶于私――朱熹
41、凡人便是生知之資,也須下困學勉行的工夫方得。――朱熹
42、不學便老而衰。――朱熹
43、治國之道,在乎猛寬得中。――朱熹
44、圣人之所以為圣也,只是好學下問――朱熹
45、仁之發處自是愛。――朱熹
46、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及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后能融會貫通,以至于此。――朱熹
47、我們的性格即我們的自身――朱熹
48、世路無如人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朱熹
49、謙固美名,過謙者,宜防其詐。?――朱熹
50、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朱熹
相關文章:
關于朱熹讀書名言
朱熹的讀書名言
朱熹有關讀書名言
朱熹關于讀書名言
朱熹讀書名言大全
朱熹的精彩讀書名言
朱熹經典名言
朱熹著名名言
有關朱熹的讀書名言
宋朱熹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