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往簡單處想,往認真處行。
查理認為未雨綢繆、富有耐心、律己嚴厲和不偏不倚是最基本的指導原則。不管周圍的人怎么想,不管自己的情緒有什么波動,他永不背離這些原則,盡管許多人都認為“做人要懂得隨機應變”。這些原則若是得到堅定不移的遵守,便能產生最著名的芒格特征之一:不要非常頻繁地進行買賣。和巴菲特相同,芒格認為,只要幾次決定便能造就成功的投資生涯。所以當查理喜歡一家企業的時候,他會下非常大的賭注,而且通常會長時間地持有該企業的股票。查理稱之為“坐等投資法”,并點明這種方法的好處:“你付給交易員的費用更少,聽到的廢話也更少,如果這種方法生效,稅務系統每年會給你1%—3%的額外回報。”在他看來,只要購買三家公司的股票就足夠了。所以呢,查理愿意將大比例的資金投給個別“受關注”的機會。
有性格的人才能拿著現金坐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做。我能有今天,靠的是不去追逐平庸的機會。
查理一般會先注意應該避免什么,也就是說,先弄清楚應該別做什么事情,然后才會考慮接下來要采取的行動。“我只想知道我將來會死在什么地方,這樣我就可以永遠不去那里啦。”這是查理很喜歡的一句妙語。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生意場上,查理避開了“棋盤”上那些無益的部分,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有利可圖的區域,從而獲得了巨大的收益。
如果你把自己訓練得更加客觀,擁有更多學科的知識,那么你在考慮事情的時候,就能夠超越那些比你聰明得多的人,我覺得這是很好玩的。再說了,那樣還能賺到很多錢,我本人就是個活生生的證據。
對待那些財務報告和它們的會計工作,查理總是持中西部特有的懷疑態度。它們至多是正確地計算企業真實價值的起點,而不是終點。
查理認為,一個企業的競爭優勢是該企業的“護城河”,是保護企業免遭入侵的無形溝壕。優秀的公司擁有很深的護城河,這些護城河不斷加寬,為公司提供長久的保護。持有這種獨特觀點的查理謹慎地權衡那些長期圍困大多數公司的“競爭性毀滅”力量。芒格和巴菲特極其關注這個問題:在漫長的經商生涯中,他們了解到,有時是很痛苦地了解到,能夠歷經數代而不衰的企業非常少。因此,他們努力識別而且只購買那些有很大機會擊敗這些圍攻力量的企業。
巴菲特:“那么,讓我們來把護城河、保持它的寬度和保持它不被跨越作為一個偉大企業的首要標準。我們告訴我們的經理,我們想要護城河每年變寬。那并不意味著今年的利潤將會比去年的多,因為有時候這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護城河每年都變寬,企業的經營將會非常好。當我們看到的是一條很狹窄的護城河——那就太危險了。我們不知道如何評估那種情況,因此,我們就不考慮它了。我們認為我們所有的生意——或者大部分生意——都有挖得很深的護城河。
(購買)股價公道的偉大企業比(購買)股價超低的普通企業好。
《槍炮、病菌與鋼鐵》《自私的基因》《冰河世紀》和《達爾文的盲點》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關注前面提到的“競爭性毀滅”問題,研究為什么有些事物能夠適應環境,存活下來,甚至在經過很長的時間之后占據統治地位。當這個主題被應用于投資選擇時,芒格偏愛的企業就出現了:有些是通過消滅競爭對手而達到繁榮的企業(就像《自私的基因》里面描繪的),有些是通過合作而興旺的企業(《達爾文的盲點》)。
不斷地挑戰和主動地修正你“最愛的觀念”
正視現實,即使你并不喜歡它——尤其當你不喜歡它的時候
芒格投資哲學的文章極其關注“買什么”而極少關注“何時賣”的原因。芒格親自對這個問題作出了回答,下面這段話很好地概述了高度集中專注的“芒格學派”的投資哲學:“我們偏向于把大量的錢投放在我們不用再另外作決策的地方。如果你因為一樣東西的價值被低估而購買了它,那么當它的價格上漲到你預期的水平時,你就必須考慮把它賣掉。那很難。但是,如果你能購買幾個偉大的公司,那么你就可以安坐下來啦。那是很好的事情。”
我們賺錢,靠的是記住淺顯的,而不是掌握深奧的。我們從來不去試圖成為非常聰明的人,而是持續地試圖別變成蠢貨,久而久之,我們這種人便能獲得非常大的優勢。
巴菲特:你千萬要學會如何校準他的答案。如果你問查理某個項目,他說“不”,那么我們會用所有的錢來投資它。如果他說“這是我聽過的最愚蠢的事情”,那么我們就會適當地做一點投資。如果你能夠校準他的答案,你就能獲得很多智慧。
我想說說怎樣才能培養那種毫不焦躁地持有股票的性情。光靠性格是不行的。你需要在很長很長的時間內擁有大量的求知欲望。你必須有濃厚的興趣去弄明白正在發生的事情背后的原因。如果你能夠長期保持這種心態,你關注現實的能力將會逐漸得到提高。如果你沒有這種心態,那么即使你有很高的智商,也注定會失敗。
我們的投資風格有一個名稱——集中投資,這意味著我們投資的公司有10 家,而不是100 家或者400家。
我們的游戲是,當好項目出現時,我們必須能夠認出來,因為好項目并不會經常出現。機會只眷顧有準備的人。
好的投資項目很難得,所以要把錢集中投在少數幾個項目上,這在我看來是很好的主意。投資界有98%的人并不這么想。而我們一直以來都是那么做的,這給我們——也給你們——帶來了許多好處。
我們的投資規矩是等待好球的出現。
Beta系數、現代組合投資理論等等——這些在我看來都沒什么道理。我們想要做到的是,用低廉的價格,甚至是合理的價格,來購買那些擁有可持續競爭優勢的企業。
如果你把我們15個最好的決策剔除,我們的業績將會非常平庸。你需要的不是大量的行動,而是極大的耐心。你必須堅持原則,等到機會來臨,你就用力去抓住它們。
如果你因為一樣東西的價值被低估而購買了它,那么當它的價格上漲到你預期的水平時,你就必須考慮把它賣掉。那很難。但是,如果你能購買幾個偉大的公司,那么你就可以安坐下來啦。那是很好的事情。
我們偏向于把大量的錢投在我們不用再另作決策的地方。
如果我是你,我就會買些很小的股票,尋找一些罕見的錯誤定價的機會,但這類機會的確是很少。
如果你沒有不停地學習,其他人將會超過你。
如果你確有能力,你就會非常清楚你能力圈的邊界在哪里。沒有邊界的能力根本不能稱之為能力。(如果你問自己是否過了能力圈的范圍,)那這個問題本身就是答案。
巴菲特:查理和我不知道我們的資本成本。商學院有教,但我們持懷疑態度。我們只是用我們擁有的資本盡量去做最聰明的事情而已。我們會拿一切跟其他選擇作比較。我從來沒覺得那個資本成本的計算對我來說有什么意義。查理,你呢?我也不覺得。如果你拿起最好的經濟學教材,那是曼昆寫的,他說人們作出決定的依據是機會成本——也就是說,真正重要的是否有其他選擇。我們決策的時候也是這樣的。其他人卻不這么認為——甚至還有人提出了股本成本的說法。這些人真是腦子壞掉了。
(未來的市場回報率)如果股市未來的回報率能夠達到15%,那肯定是因為一種強大的“倫勃朗效應”。這不是什么好事。看看日本以前的情況就知道了。當年日本股市的市盈率高達50 到60 倍。這導致了長達十年的經濟衰退。不過我認為日本的情況比較特殊。我的猜測是,美國不會出現極端的“倫勃朗化”現象,今后的回報率將會是6%。
總的來說,我認為美國投資者應該調低他們的預期。人們不是有點蠢,而是非常蠢。沒有人愿意說出這一點。
如果共同基金的監事是獨立的,那么我就是俄羅斯波爾修芭蕾舞團的首席男明星。
我認為,你每次看到EBITDA(即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這個詞匯,你都應該用“狗屁利潤”來代替它。
也許沒有人像我們這樣,但我們對金融風險特別敏感。當金融機構想努力表現時,我們就會感到緊張。
我們尤其害怕那些大量舉債的金融機構。如果他們開始說起風險管理有多么好,我們就會很緊張。
你必須知道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并經常使用它們——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幾種。大多數人都只養成一個學科——比如說經濟學——的思維模型,試圖用一種方法來解決所有問題。你知道諺語是怎么說的:“在手里拿著鐵錘的人看來,世界就像一顆釘子。”這是一種處理問題的笨方法。遇到不同的公司,你需要檢查不同的因素,應用不同的思維模型。
電腦帶來的危險非常多。人們計算得太多,思考得太少。
如果你在生活中惟一的成功就是通過買股票發財,那么這是一種失敗的生活。生活不僅僅是精明地積累財富。
生活和生意上的大多數成功來自于你知道應該避免哪些事情:過早死亡、糟糕的婚姻等等。避免染上艾滋病、在路口和火車搶道以及吸毒。培養良好的心理習慣。避免邪惡之人,尤其是那些性感誘人的異性。如果因為你的特立獨行而在周圍人中不受歡迎……那你就隨他們去吧。
滿足于你已經擁有的: 這里是一句你的投資顧問可能會反對的真話:如果你已經相當富裕,而別人的財富增長速度比你更快,比如說,在投資高風險的股票上賺了錢,那又怎樣呢?!總是會有人的財富增長速度比你快。這并不可悲。
索羅斯無法忍受其他人從科技產業賺錢而自己沒有賺到,他虧得一塌糊涂。我們根本就不在意(別人在科技產業賺了錢)。
關注別人賺錢(比你)更快的想法是一種致命的罪行。妒忌真的是一種愚蠢的罪行,因為它是僅有的一種你不可能得到任何樂趣的罪行。它只會讓你痛苦不堪,不會給你帶來任何樂趣。你為什么要妒忌呢?
每天起床的時候,爭取變得比你從前更聰明一點。認真地、出色地完成你的任務。慢慢地,你會有所進步,但這種進步不一定很快。但你這樣能夠為快速進步打好基礎……每天慢慢向前挪一點。到最后——如果你足夠長壽的話——大多數人得到了他們應得的東西。
當然,自我表揚起到的積極作用一般來說比別人的表揚要大。實際上,今天在這里為你們演講的人可能就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如果你把葡萄干和大便攪在一起,你得到的仍然是大便。(這是他在將互聯網與科技給社會帶來的好處和這些行業的股票投機的惡果進行對比時所說的話。)
“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雅各比說。他知道事物的本質決定了許多難題只有在逆向思考的時候才能得到最好的解決。
達爾文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主要是因為他的工作方式;這種方式有悖于所有我列出的痛苦法則,而且還特別強調逆向思考:他總是致力于尋求證據來否定他已有的理論,無論他對這種理論有多么珍惜,無論這種理論是多么得之不易。與之相反,大多數人早年取得成就,然后就越來越拒絕新的、證偽性的信息,目的是讓他們最初的結論能夠保持完整。他們變成了菲利普·威利所評論的那類人:“他們固步自封,滿足于已有的知識,永遠不會去了解新的事物。”
如果你們認為客觀態度無足輕重,那么你們不但忽略了來自達爾文的訓誨,也忽略了來自愛因斯坦的教導。愛因斯坦說他那些成功的理論來自“好奇、專注、毅力和自省”。他所說的自省,就是不停地試驗與推翻他自己深愛的想法。
基本的、普世的智慧是什么?嗯,第一條規則是,如果你們只是記得一些孤立的事物,試圖把它們硬湊起來,那么你們無法真正地理解任何東西。如果這些事物不在一個理論框架中相互聯系,你們就無法把它們派上用場。你們必須在頭腦中擁有一些思維模型。你們必須依靠這些模型組成的框架來安排你的經驗,包括間接的和直接的。
如果你告訴人們事情的時候,總是告訴他們原因,他們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你說的話,就會更加重視你說的話,也會更傾向于聽從你說的話。就算他們不理解你的理由,他們也會更傾向于聽你的話。
讓我們來簡單地看看哪些模型和技巧構成了每個人必須擁有的基礎知識,有了這樣的基礎知識之后,他們才能夠精通某項專門的藝術,比如說選股票。
首先要掌握的是數學。很明顯,你必須能夠處理數字和數量問題,也就是基本的數學問題。
第二種可靠的思維模型來自生物學/生理學,因為我們大家畢竟在基因構造方面都是相同的。
接下來當然就是心理學啦,它更加復雜。但如果你想擁有任何普世的智慧,心理學是太過重要了。原因在于,人類的感知器官有時候會短路。大腦的神經線路并非總是暢通無阻的,也不擁有無窮多的線路。所以那些懂得如何利用這種缺點、讓大腦以某種錯誤方式運轉的人能夠使你看到根本不存在的東西。
接下來我們要談到的是另外一種不那么可靠的人類智慧——微觀經濟學。我發現把自由的市場經濟——或者部分自由的市場經濟——當做某種生態系統是很有用的思維方式。跟生態系統的情況一樣,有狹窄專長的人能夠在某些狹窄領域中做得特別好。動物在合適生長的地方能夠繁衍,同樣地,那些在商業世界中專注于某個領域——并且由于專注而變得非常優秀——的人,往往能夠得到他們無法以其他方式獲得的良好經濟回報。微觀經濟學的偉大意義在于讓人能夠辨別什么時候技術將會幫助你,什么時候它將會摧毀你。
人類的頭腦既是宇宙的光榮,也是宇宙的恥辱。
從個人的角度來講,我已經養成了使用一種雙軌分析的習慣。首先,理性地看,哪些因素真正控制了涉及的利益?其次,當大腦處于潛意識狀態時,會自動形成哪些潛意識因素——這些潛意識因素總的來講有用但(在具體情況下)卻又常常失靈?
規模優勢理論的本質是,你生產的商品越多,你就能更好地生產這種商品。那是個巨大的優勢。它跟商業的成敗有很大的關系。
大公司并非總是贏家……企業變大之后,就會出現官僚機構的作風。
所以連鎖店在采購上有巨大的優勢。此外還有一套完善的制度,規定每個人應該做些什么。所以連鎖店可以成為很棒的企業。
每個人都有他的能力圈。要擴大那個能力圈是非常困難的。如果我不得不靠當音樂家來謀生……假設音樂是衡量文明的標準,那么我不知道必須把標準降到多低,我才能夠有演出的機會。所以你們必須弄清楚你們有什么本領。如果你們要玩那些別人玩得很好而你們一竅不通的游戲,那么你們注定會一敗涂地。
你們當中有些人也許會有機會在新興的高科技領域——英特爾、微軟等公司——“沖浪”。雖然我們自認為對該行業并不精通,完全不去碰它,但這并不意味著你們去做的話是不理智的行為。
如何挑選股票
第一個問題是:“股市的本質是什么?”這個問題把你們引到我從法學院畢業之后很久才流行起來——甚至是肆虐橫行——的有效市場理論。
股市真的如此有效,乃至沒有人能打敗它嗎?很明顯,有效市場理論大體上是正確的——市場確實十分有效,很難有哪個選股人能夠光靠聰明和勤奮而獲得比市場的平均回報率高出很多的收益。確實,平均的結果必定是中等的結果。從定義上來說,沒有人能夠打敗市場。正如我常常說的,生活的鐵律就是,只有20%的人能夠取得比其他80%的人優秀的成績。所以答案是:市場既是部分有效的,也是部分低效的。
聰明人在發現這樣的機會之后會狠狠地下注。他們碰到好機會就下重注,其他時間則按兵不動。就是這么簡單。
成為贏家的方法是工作、工作、工作、再工作,并期待能夠看準幾次機會。
然而在投資管理界,幾乎沒有人這么做。我們是這么做的——我說的我們是巴菲特和芒格。其他人也有這么做的。但大多數人頭腦里面有許多瘋狂的想法。他們不是等待可以全力出擊的良機,而是認為只要更加努力地工作,或者聘請更多商學院的學生,就能夠在商場上戰無不勝。在我看來,這種想法完全是神經病。
所以如果能夠像彩池投注的贏家那樣思考,你們將能夠得到非常出色的投資結果。股市就像一場充滿胡話和瘋狂的賭博,偶爾會有定錯價格的良機。你們可能沒有聰明到一輩子能找出1000 次機會的程度。當你們遇到好機會,就全力出擊。就是這么簡單。
在我看來很明顯的是,贏家下注時必定是非常有選擇的。我很早就明白這個道理,我不知道為什么許多人到現在還不懂。
決定行為的是決策者的激勵機制,這是人之常情。所以制定正確的激勵機制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教訓。
在股票市場上,有些鐵路公司飽受更優秀的競爭對手和強硬的工會折磨,它們的股價可能是賬面價值的三分之一。與之相反,IBM 在市場火爆時的股價可能是賬面價值的六倍。所以這就像彩池投注系統。任何白癡都明白IBM 這個企業的前景比鐵路公司要好得多。但如果你把價格考慮在內,那么誰都很難講清楚買哪只股票才是最好的選擇了。所以說股市非常像彩池投注系統,它是很難被打敗的。
我們起初是格拉漢姆的信徒,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慢慢地,我們培養起了更好的眼光。我們發現,有的股票雖然價格是其賬面價值的兩三倍,但仍然是非常便宜的,因為該公司的市場地位隱含著成長慣性,它的某個管理人員可能非常優秀,或者整個管理體系非常出色等等。
順便說一聲,伯克希爾·哈撒韋數千億美元資產的大部分來自這些更為優質的企業。最早的兩三億美元的資產是我們用蓋格探測器四處搜索賺來的,但絕大多數錢來自那些偉大的企業。
大多數投資經理的情況是,客戶都要求他們懂得許許多多的事情。而在伯克希爾·哈撒韋,沒有任何客戶能夠解雇我們,所以我們不需要討好客戶。我們認為,如果發現了一次定錯價格的賭注,而且非常有把握會贏,那么就應該狠狠地下注,所以我們的投資沒那么分散。我認為我們的方法比一般投資經理好得多得多。
道理就這么簡單,即便非常聰明的人,在如此激烈競爭的世界里,在與其他聰明而勤奮的人競爭時,也只能得到少數真正有價值的投資機會。
好好把握少數幾個看準的機會比永遠假裝什么都懂好得多。如果從一開始就做一些可行的事情,而不是去做一些不可行的事情,你成功的幾率要大得多。這難道不是顯而易見的嗎?
長遠來看,股票的回報率很難比發行該股票的企業的年均利潤高很多。如果某家企業40年來的資本回報率是6%,你在這40年間持有它的股票,那么你得到的回報率不會跟6%有太大的差別——即使你最早購買時該股票的價格比其賬面價值低很多。相反地,如果一家企業在過去二三十年間的資本回報率是18%,那么即使你當時花了很大的價錢去買它的股票,你最終得到的回報也將會非常可觀。
所以竅門就在于買進那些優質企業。這也就買進了你可以設想其慣性成長效應的規模優勢。
你們要怎樣買入這些偉大公司的股票呢?有一種方法是及早發現它們——在它們規模很小的時候就買進它們的股票。例如,在山姆·沃爾頓第一次公開募股的時候買進沃爾瑪。許多人都努力想要這么做。這種方法非常有誘惑性。如果我是年輕人,我也會這么做的。對于那些初出茅廬的人來說,要是配以自律,投資有發展潛力的小公司是一種非常聰明的辦法。只不過我沒那么做過而已。
理想的情況是——我們遇到過很多這種情況——你買入的偉大企業正好有一位偉大的管理者,因為管理人員很重要。然而一般來說,把賭注押在企業的質量上比押在管理人員的素質上更為妥當。換句話說,如果你們必須作選擇的話,要把賭注押在企業的發展前景上,而不是押在管理者的智慧上。
過度地追求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婷婷激情综合中文字幕 | 看全大色黄大色黄大片一级爽 | 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最新 | 国产日产高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五月婷 | 精品视频在线一区 | 久青草国产在线视频_久青草免 |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老司机 | 麻豆精品不卡国产免费看 | 久久久国产视频 | 免费观看一级特黄欧美大片 | 成年女人午夜毛片免费看 |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 久久本道综合色狠狠五月 | 免费观看国产 | 国产成人手机在线 |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亚洲欧美 | 超清波多野结衣精品一区 | 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 成人精品| 国产综合成人久久大片91 |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免费狼人久久香蕉网 | 国产v国产v片大片线观看网站 | 国产综合视频在线 | 国产最新进精品视频 | 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 很很色在线视频 | 激情 亚洲 | 国产91一区二区在线播放不卡 | 黄色激情视频网站 | 免费60分钟床上色视频无限 |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了 | 九九人人 | 国产91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 国产男女 爽爽爽爽视频 | 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黄色片在线看 | 成人免费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