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惡行是一代一代相傳的,往往暴力家長會產生一個暴力子女,等到他自己子女變成家長后,他就又會把暴力傳給下一代。
2、蒙臺梭利博士說:“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打罵的方式絕不可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只能讓他的心理扭曲。一個心理殘疾的人,遠比一個生理殘疾的人更糟糕,而且多一層可怕。
3、欣賞孩子不是只贊賞他的優點,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點。你看他總是用“象牛頓一樣”的眼光,他就會真的越來越像牛頓。“像牛頓一樣”,這不是一句表揚,而是批評。牛頓在日常生活中不用心,會犯很多低級錯誤。
4、中國的傳統教育之中,戒尺一直握在老師的手里,現在依然存在。
5、文字是一種抽象的語言符號,可以刺激兒童語言中樞的發展,并且這種符號與兒童將來學習中使用的符號是一回事,他們在閱讀中接觸得多了,到課程學習中對這種符號的使用就熟練而自如,這就是“讀字”可以讓一個孩子變得聰明的。
6、無菌艙里培養不出體格健壯的人,靠消滅周圍正常聲音來成全學習的做法也沒有道理。在一個正常環境中備受打擾的孩子,在安靜的環境中同樣容易受到打擾,真正打擾他的不是那個聲音,是他尋找聲音的習慣。孩子成長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家長不可能為孩子營造出每一種理想的生長條件。培養孩子適應環境的能力,就等于為他提供了能隨身攜帶的好環境。
7、父母親跟孩子相處中是不是理解孩子,是不是讓孩子感覺舒服和自然,這是特別重要的。孩子跟你相處當中如果老是緊張、沒有被尊重,或者他覺得受到的拘束太多,他就會覺得不快樂。
8、不說謊“是人生幸福的基本保障,一個假話連篇的人,即使他以世俗的標準看有多么”成功“,他實質上也不是個幸福的人,因為他的道德一直懸空著。說謊和厚臉皮往往聯系著,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知羞恥是由不肯履行自己的諾言產生出來的“.說謊的次數多了,他自己都辨不清楚哪句是真哪句是假,一個人的道德也隨之開始墮落了。
9、哲學家弗洛姆說,人可以使自己適應奴役,但他是靠降低他的智力因素和道德素質來適應的;人自身能適應充滿不信任和敵意的文化,但他對這種適應的反應是變得軟弱和缺乏獨創性;人自身能適應壓抑的環境,但在這種適應中,人發生了神經病。
10、家長一定要從內心認識到兒童成長需要”試誤“.孩子從生活中汲取的經驗與教訓,比你口頭講一百遍道理都印象深刻。”犯錯誤“是孩子成長中的必修課,只有修夠一定”課時“,他才能真正獲得舉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家長要理解”過失“的價值,看到在孩子成長中,他的”過失“與”成就“具有同樣的正面教育功能。
11、生活里有些美麗的愛好,那是怎樣的一種滋潤;人生中有些讀不盡的東西,那是怎樣的一種財富啊!被古詩滋養的孩子,得到的不僅僅是詩情和文才,實際上也成為被生活和命運多一份垂青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之外,他更有一個”桃花流水
熱門專題: